白菜哪个朝代传入中国,白菜哪个朝代传入中国
白菜哪个朝代传入中国
1.白菜出现在新石器时代,起源于中国。
2.大白菜的种植历史悠久。据史料记载,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。那时候已经有白菜籽了,原产中国北方,后来传到南方。大白菜因为产量比较大,耐寒,耐储存,成为当时消费最多的菜。卷心菜在19世纪后传入日本、欧洲、美洲等国家,很受欢迎。
白莲居士指的是谁
“冰箩薄幕小亭明,池边风光最亲。清浑水,我与莲花同一天生。”这是中国历史上清代扬州女画家、女诗人方畹仪自撰的一首诗。方畹仪出生于雍正十年,即公元1732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。她的生日与民间传说中莲花的生日相吻合,所以她写了这首诗来纪念她有一年的生日。因此,方畹仪也采用了自己的化名:安百里,安百里女师和安百里居士。
除了画家和诗人,方畹仪还有一个更著名的身份:“扬州八怪”罗聘的妻子。当万依18岁时,她嫁给了当时很有名的罗聘。婚后,她住在扬州托米巷46号(现为罗聘故居)。他们有两个儿子(罗、赞)和一个女儿(罗),他们的三个孩子长大后也以绘画闻名。
方畹仪出生于书香门第,祖父方,父亲方宝鉴,康熙年间在国子监任教。才华横溢的方畹仪,从小跟随父亲和姑姑方松玉学习诗歌和绘画。少年时,她因“学诗书画,彬彬有礼,善诗画”而在扬州城成名。著有《吕雪集》、《白莲半个诗》等。
方畹仪嫁给罗聘后,虽然过着贫穷的生活,但她兴趣相投,沉迷于简单的饭菜、诗歌和绘画,过得很开心。虽然贫穷,但决不愿意因为金钱而屈服于富绅权贵。当时,一位扬州盐商让一个书童带着银子上门索要方畹仪的画,遭到了她夫妇的冷遇。在绘画方面,夫妻二人经常一起合作绘画。清代学者蒋士铨进京路过扬州。他曾拿出一根六尺花绢,让夫妻俩做了一个梅花牡丹秋菊生日帐,一个晚上就完成了。蒋世铨见之,喜出望外,作诗一首:“双峰为夫,白莲为妻,罗能韶为诗人,其女为方,仙家古氏,托书法。”在韩国著名汉学家刘德恭所著的《鸾阳录》中,方畹仪也被称为“诗画名篇”。
然而,不幸的是,方畹仪的作品很少能流传至今。正因为如此,她的画作也受到了国内外收藏家的关注。几年前,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,一名新加坡华人以200万港元买下了方畹仪的两幅写意花鸟画。近年来,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,每一件优质拍品都卖出了高价。比如2010年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秋拍,一幅方畹仪的《正午瑞图》拍出15万元;2012年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拍上,一幅方畹仪的《张怡娘簪》手卷图(横134厘米,宽34.5厘米),估价55万元,最终以224万元成交。图中张一娘,据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六注:“康熙年间,苏州名妓张一娘,色艺之冠。姜秀谷先生为写《赞涂画》拍了一张小照片。
龙武庚(1750),我留在苏州,孙艺苑,绣谷,提出问题。只见一娘头戴黑纱髻,身穿猪肉绿色大裙,左手含笑,那是当时杨的笔。头衔都是国之初的名人。“乾隆五申(1788年),袁枚又一次不得不看张一娘的簪花图。本卷是芥园隐士请同事作诗,方畹仪补画重绘而成的作品。袁枚看到本卷后,高兴地写了一篇随笔:“甘龙武庚(1750年)的秋天,我想起了绣谷主人四十年的娘簪图。这个春天,芥园的隐士们纷纷现身,仿佛武陵的渔夫回到了桃源,他们异常高兴。你不能用言语来回报你的晚年。亲书数在文末,那么兰亭之后的顺序是什么?3月2日,申请的第二天,是我拜访的日期。七十三元舒眉在钱塘。其中王茂荪、曹真秀贤夫妇作《离水诗》,毛玉卿、谢、李耀之、黄、朱、吴霁、徐宝珊、王璞、沈庆瑞、王湘佩、蒋琦瑶作《离水诗》。
2013年6月29日,在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的上海春拍上,一幅由罗聘和方畹仪合著的《梅绮庆生画像》(长113cm,宽29cm)以190万元的价格拿下了锤子,比原估价高出18.01万倍。这幅画的题目是:“五月二日,辛丑之时,白莲女史方畹仪,为连云哥哥祝寿,其弟聘石竹。”印章鉴定:海昌千景堂收藏。画外:罗良峰、方与合作,推出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,吴湖帆执笔。
方畹仪的才华令人惊叹,但在48岁时,她不幸去世,令人遗憾。方畹仪去世后,清代著名学者、内阁大学士翁方纲撰写了《方夫人墓志铭》,对她评价甚高:“梅花一万卷,白莲一卷,其画如禅,其诗不朽;我是冰天雪地的人,我分享这块石头……”作者认为,以方畹仪的才华,她可以像她的丈夫罗聘一样跻身于“八怪”之列。
白色情人节是谁送谁礼物
1.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。白色情人节在日本、韩国、台湾省和其他地区很受欢迎。白色情人节(white day),或称白色节,起源于日本民间传说:2月14日,情人节原本是女生向男生示好的日子,女生送男生情人节巧克力。
2.在日本,仍然是大男子主义的世界。2月14日,大多数女孩会送礼物向心上人表达爱意。如果男方也有意向,会在3月14日回礼,以示双方心意相通。但在香港、台湾等地,男女的区分并不那么明显。
3.3月14日给对方寄回情人的礼物,说明他们已经是灵魂伴侣了。
白莲教起义对清朝的影响
白莲教起义后,清廷号召地方官员组织团练和项勇配合清军作战,在追击义军的过程中实行“强墙清野”的策略。从嘉庆六年(1801年)下半年开始,各路起义军被限制在川楚陕边界。在这场异常艰难的机动战中,一支叛军接连失败:
嘉庆六年初,王在川陕交界的鞍子沟被抓获,押解到京师。同年4月;造反派首领、高天德在大宁二郎坝被抓获;同年8月;造反派首领冉、在碱尺坝被击毙;嘉庆七年(1802年)六月,范部败于湖北房山,销声匿迹。七月,苟被围困在宁山堂花石岩,无法突围,跳崖而亡;嘉庆八年(1803年)三月,冯天宝战死;1804年,苟文润领导的最后一支起义军被击败,苟文润和苟朝久被俘,被杀。
安百里教九年起义最终被清军镇压,但清廷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:花了2.2亿银,奇怪的是陕鄂川三省调拨了345万石大米,再加上陕西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四省的调拨,一分钱也没花。然而更重要的是,安百里教的起义给乾隆盛世以致命的打击,撕开了清朝虚假盛世的面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