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在历史上是哪个朝代的国都,苏州是哪个朝代的古都
苏州在历史上是哪个朝代的国都
1.春秋时期,吴王阖闾元年(公元前514年),伍子胥奉命修建阖闾城,以为是苏州的都城。
2.秦汉时期为会稽郡府,因原为武帝,故名吴县。秦末项梁、吉翔反秦,使江南风俗在当时相当勇猛,与后世不同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),浙西(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东海岸)被划分为吴郡,归吴魏管辖。汉末孙策、孙权初驻江东,但也在武威,后迁北京(今镇江),后迁秣陵(今南京)。
苏州历史简介苏州著名景点小吃特色有哪些
苏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?苏州500年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?历史上的苏州怎么样?苏州有哪些好玩的景点?本文带你深入了解苏州。
苏州简介
苏州,古称吴,简称苏,又称姑苏、平江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风景旅游城市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、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之一、G60科技走廊中心城市、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有“人间天堂”的美誉。
苏州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。是吴文化的发祥地,清代“天下四大聚会”之一。苏州人多属江浙民族,使用吴语。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。
历史上的苏州是什么样的?
商代的苏州
商朝末年,中国西北地区周姓姬姓氏族首领顾公的父亲太伯和的儿子,为了给他们的才能让路,纷纷放弃了他们的职位。他们从岐山下的周元出发,跋涉千里,来到长江下游南岸的梅里,与当地居民联合起来,建立了“吴钩之国”。公元前11世纪中叶,商朝灭于周朝,实行分封制。周武王找到吴国的君主太伯和五世孙,封他们为诸侯。
“吴钩”成为诸侯国,正式纳入西周版图。周建王元年(公元前585年),寿孟继位,吴国有了确切的日期。自寿孟以来,吴国势头渐盛,开始与中原其他国家交往,成为争霸的大国之一。到了十二年(公元前560年),吴的王位传给了二十世孙,都城南迁到了现在的苏州城。
周六年(公元前514年),阖闾继位,命大臣伍子胥在已建城池的基础上扩建大城,周长47里,210步二尺(约今23.9公里),命名为阖闾城。周元王三年(公元前473年),越国灭吴,吴地为越国所有。献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334年),楚原灭了袁玉娥,武远和袁玉娥的土地属于楚原。楚高烈元年(公元前262年),楚春申君黄歇封江东,武帝成为春申君的封地。
战国时期的苏州
战国末期,秦国在其辖区内采用郡县制。秦二十四年(公元前223年),秦把王建俘虏给楚王,在长江以北的楚地建楚郡。次年,王建相继攻取江南楚国之地,于是楚郡分为九江郡、鄢郡、会稽郡。26年(公元前221年)秦统一中国,正式在全国实行郡县制。天下分三十六郡,吴地属会稽郡。郡位于吴国故都(今苏州城址),吴郡设在县城,是所辖26郡中的第一城。吴县的名称就是从那时开始的。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项梁、项羽在吴县起兵反秦。秦亡后,项羽在楚汉之争中成为西楚霸主,统领梁、楚等九郡,会稽郡也属楚。
汉代的苏州
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,刘邦攻灭项羽,汉官营乘胜渡江,突破吴县,决定收之。同年,刘邦立韩信为楚王,会稽等郡为楚王封地。次年,刘邦降韩信为淮阴侯,分其封地三县五十二城,包括东临惠济之地,重建郭靖,以其弟刘贾为景王,统领惠济郡和杜武。公元11年(公元前196年),英布与汉作战,杀了刘嘉,占领了荆的封地。
东汉末年,军阀混战,兴平二年(公元195年),孙策被朱治俘获吴郡,率太守入城。从此,吴帝一直处于三国孙吴政权之下。县十五个,吴县为第一市。孙保定元年(公元266年),从吴县分出洋县、余杭等五县,在吴兴县(今浙江湖州)设丹阳县数郡。
隋代的苏州
隋朝建立后,州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。启九年(公元589年),陈灭后吴郡废,使城西有姑苏山,义乌为苏州,苏州名之始。下辖吴、昆山、常熟、吴城、长城县(长兴县)。十一年(公元591年),由于叛乱暴动频繁,危及苏城安全,苏阳在苏城西南的衡山(七子山)和黄山之间又修建了一道城墙。州政府和县政府学会了移动新墙,地名仍然叫国鑫。大业元年(公元605年),苏州改名为吴州,第三年(公元607年),州郡制改为县郡制,吴州改名为吴郡。
宋元明清时期的苏州
宋太祖开宝八年(公元975年),王钱弘俶将吴军改为平江军,平江军调至江南路。太平兴国三年(公元978年),吴越还土于宋,恢复设立苏州,并调任两浙路转运使。郑和三年(公元113年),苏州升为平江府,属江南路、浙西路,故苏州又称平江。宣和五年(公元1123年)设浙西提举司,建言四年(公元1130年)设浙西提督司,均设平江城。
元朝开始行省制度。元朝十二年(公元1275年),设立江淮行省,并设置浙西道军民傅玄部。次年,傅玄部改为平江道,属江淮行省。18年(公元1281年),平江道升为大鲁华池(蒙古酋长)总管理处。元朝二十八年(1291年),一江治之,江南设江浙省,苏州属之。贞元年(1295),昆山、常熟、吴江、嘉定升为四郡。元末至郑十六年(公元1356年),张士诚入平江,建立周政权,曾改称隆平府。次年,张士诚受元玺,改平江道。
武元年(公元1367年),平江道改苏州府,划归江南第二书省。永乐十九年(公元1421年)迁都北京,南京成为陪都,江南为南直隶,苏州府为下属。
清朝以后,南直隶改为江南省,左右使臣任。苏州仍称府,属郡不变,转右为政使。顺治十八年(公元1661年),右使由江宁迁至苏州。雍正2年(公元1724年),太仓府升为直隶府。3年(公元1725年)江南省分安徽、江苏两省,故江苏巡抚、江苏巡抚、苏州巡抚、常、元、吴诸郡皆在苏州。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,太平天国李秀成进驻苏州,以苏州为省会,设立苏福省,省、郡、县三级制。同治二年(公元1863年),清军攻陷苏州,建筑恢复如初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镜湖堂设在太湖西山,后转入苏州府。
苏州德山
低山零星分布,一般高100 ~ 350米,分布于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,其中圆顶山最高(342米),南阳山(338米),西洞庭山缥缈峰(36米),东洞庭山莫里峰(293米),七子山(294米),田萍山(201米)
苏州的河道
苏州古城河港纵横交错,最著名的湖泊是西角的太湖和漕湖。有东电湖、胡成湖;有北昆承湖;有中阳澄湖、金鸡湖、独墅湖;长江和京杭运河贯穿城市北部。太湖北流入江,东流入湖,再经黄浦江流入江。运河从西边流入王庭,从南边流出盛泽;以前出海的“三江”,现在从黄浦江以东排入江中,形成苏州三大水系。
苏州因河流纵横交错,又被称为水城、水城、水乡。13世纪的马可·波罗游记称赞苏州为东方威尼斯。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誉为“鬼斧神工”。
苏州话:苏州方言
苏州话,吴语的一种,属于汉藏语系-汉语言系-吴语系-太湖片-苏胡甲小片。苏州话是吴语的标准语,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。
吴语是中国最早的方言之一,现代吴语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古词。吴语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所有的浊声母,有浊、塞三个部分。吴语对所有声调都保留,因清浊对立而分阴阳。一般有七八个音,是最正确的音。苏州话区分尖音团音,如箭剑、清亮、酒龙,都是异声。
苏州话以雅俗共赏著称,所谓吴侬软语,常用来形容苏州话。一种方言好不好,主要看语调、语速、节奏、发音、词汇。苏州话声调温和而不失抑扬顿挫,语速适中而不失抑扬顿挫,苏州话的发音有点像耳语。
苏州古镇
苏州有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(苏州和常熟),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(昆山周庄、吴江同里、吴江震泽、吴江黎里、吴中甪直、吴中木渎、太仓沙溪、昆山千灯、昆山锦溪、常熟沙家浜、吴中东山、张家港凤凰),保存完好的古镇(如吴江黎里)。
苏州古典园林
苏州有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73处。其中,拙政园、留园被列为中国四大名园,与网师园、环秀山庄、沧浪亭、狮子林、艺术园、情侣园、静思园等九大古典园林一起,分别于19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苏州美食
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(南京夫子庙小吃、上海城隍庙小吃、苏州玄妙观小吃、湖南长沙火供小吃,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)。“松鹤楼”是一家老苏式餐馆;“老苏州茶餐厅”以传统苏菜闻名;“朱红星面馆”和“绿杨馄饨”物美价廉,适合大众消费。遍布苏州的面馆显示,浇头种类繁多,讲究汤汁的苏式面是很受欢迎的小吃。
美食街:太监巷、十全街、石雪街、巩俐大坝、凤凰街等。碧峰坊和巩俐大坝是中国著名的餐饮文化街。
苏式招牌菜:糖醋桂鱼、香油鳝糊、蟹粉蟹筋、鲜虾、酒醅、母油全鸡、太湖莼菜汤、雪蟹斗、樱桃肉、酱肉、熏鱼、肺汤配(鱼条)、三块、热汤浓汁、暖锅、枣泥饼等。
苏式糖果:轻糖松子、粽子糖、浇片、三色松子软糖、松子酥、松子南枣糖等。
苏式蜜饯: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。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,其中以“张香凤”最为著名,一直是“宫廷美食”。苏式蜜饯共有160多个品种,其中以金丝蜜枣、奶油话梅、金丝金桔、白糖杨梅、九级陈皮最为著名。
关于苏州的历史,著名景点,特色小吃,美食都在这里介绍!
苏小小墓里面有她的尸骨吗
苏小小的墓已经没有尸骨了。她的坟墓在1964年就被破坏了,所以里面的骨头应该在那个时候就被破坏了。苏小小墓于2004年重修。
2、苏小小的爱情故事苏的小爱故事总结了一点,不幸。
苏小小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,所以她从小擅长下棋、书法和绘画,也擅长唱歌和跳舞。不幸的是,苏小小15岁那年,父母意外去世。之后,苏小小卖掉家产,来到现在的杭州西湖居住。苏小小天资聪颖,喜欢环游西湖,因此渐渐出名。她主要是长得漂亮,所以追求的人很多,但一般都不为所动。
只有一天我遇到了阮瑀,他们一见钟情,最终相爱了。他们形影不离,以为故事结束了。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。阮瑀的父母知道了阮瑀和苏小小的交往后,强烈反对。毕竟阮是个歌妓,所以的父母是有偏见的。最后,阮瑀被迫返回南京。苏小小日夜盼望着阮瑀的归来,但后来他病倒了。好在时间是可以治愈的,在苏小小其他一些朋友的劝说下,苏小小终于好了起来。但是事情还是没有结束。
苏小小在休闲的时候,遇到了一个落魄的书生。这个学者和这个阮瑀很像,于是苏小小去联系他。秀才来叫宝仁,车费不够,只好在西湖里发呆。苏小小看到了宝仁的气质,知道他将来一定会成功,于是资助了宝仁。这还没有结束。
当时在上江的观察让孟浪来到了杭州。这是一个很大的官员,但他不能到苏小小的门口,所以他派人去找苏小小。但苏小小不畏权势,不肯去,催了他好几次。最后孟浪说要为难苏小小,但都被苏小小解决了。可见苏小小的聪明过人。
但世事难料,也可以说风是短暂的。苏小小在保仁进京考试的第二年春天病逝。此时的宝仁已经是in to be no.1了,宝仁在去岗位的路上要经过苏小小这里,就去找苏小小。没想到苏小小的葬礼会迎接他。宝仁哭得死去活来,最后在苏小小墓前立了一座碑,钱塘苏小小墓。
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历代主人都是什么人
1.王
王,,字敬之,号人。始祖吴,锦衣卫。明弘治六年,进士,任行人,升御史。他的仕途并不顺利,两次被东厂调查员陷害。有一次,他被关在监狱里,手下有30个人,被送到杭州。之后,弘治十七年,升任广东翼城。郑德元年,迁至永嘉县。被免职后,呆在家里。
王死后,他的儿子通宵赌博,把花园输给了长门外下塘徐家的徐少全。此后,徐在拙政园居住了一百多年,后来徐氏后裔衰落,园中渐渐荒芜。
2.陈智林
清兵入苏后,园主为徐第五代传人,无奈于顺治五年(1648)左右,以2000元人民币将园卖给海宁大学士。陈经过重新装修后,显得异常豪华。然而,陈在北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。十年后,他买了花园,他被判有罪,并被送往辽东,他的客人死在送过来的地方。他从未在花园里看到一朵花或一棵树。
3.叶世宽
乾隆十一年,叶世宽调宁绍台路。父亲去世后,家里住不下了,就买下了拙政园的西区,已经散为民居,到处荒凉,并进行修缮。他还修建了新的建筑,如书店亭和阅读厅,并将其命名为“书店”。环顾亭子四周,可以看到如画的风景,有北方的禅香城,有云淡风轻的古塔,有春城的晚霞,有夜市的钟声。野园香,北国归帆,黛溪月色,双沼荷风。秋天的稻子和阳山有十个白雪皑皑的场景。
4.艾芜
清朝末年,拙政园的中心部分为平湖大学士艾芜所有,辅之以官臣,春日游人如织。由于为官多年,又无暇修缮管理,台球厅长期萧条荒凉。
5.张
张任江苏巡抚的十年间,住在拙政园的东府。他喜欢拙政园,这是优雅的,略有翻新。他曾写过十二卷《五元图》,画过园中十二景,请李洪祖一一作诗。
张升任浙闽巡抚后,长期离开苏联,于是与德景山、恩珠桥、英茂文等交涉,将三千两银子和两千两银子的修理费汇往藩库。同治十一年一月,他将拙政园改为八旗冯至会馆。
6.张
光绪三年,西园以6520元的价格卖给了吴县富商张。改名为“布院”。当时园中只有一两个亭子,年久失修。
张经过大规模修缮,现已有许多景点,如塔影亭、流亭、复翠亭、亭、陪谁坐、夷陵亭等。,并新建了精致美观的36个鸳鸯亭和18个曼陀罗花亭。光绪二十年,张得“王拙政园”碑刻拓本,复抄碑石,得、沈周遗骨,为其建“崇文济沈斋”。
7.李景熙
民国九年左右,年近六旬的李景熙买下拙政园(现苏州园林博物馆)东宅,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后定居下来。成为了花园最后的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