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都海19岁嫁给4岁皇帝,一生养育了七个儿子,满都海皇后比自己小丈夫大多少岁
满都海19岁嫁给4岁皇帝,一生养育了七个儿子
在古代历史中,英雄辈出。你听说过大海充满英雄的故事吗?
但我们也知道,少数民族往往不把伦理当回事。他们的皇帝(可汗)死后,继承皇位的人可以把前任的所有妻妾都据为己有,哪怕前任可汗是你的父亲或者你的叔叔,都没问题。当年,一位19岁的蒙古皇后执意要嫁给4岁的皇帝,她是皇帝世世代代的叔祖父和祖母。
这个女人满脑子都是海。海曼生于1448年,明朝英宗统治时期。明朝之前是元朝,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。但后来朱元璋领兵灭了元朝,蒙古人回到了自己的草原。
出生于海曼的旺古布,是成吉思汗后代“黄金家族”的世代联姻部落。所以曼都海一开始就嫁给了蒙古可汗曼都鲁。没想到曼都鲁没活多久,两年内就去世了。汗流浃背的座椅空出来了,所有人都盯上了这块肥肉。
于是,这些人纷纷在满都海求亲,在满都海面前,热闹非凡。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满都海选择了成吉思汗年仅4岁的第15世孙博尔吉金·巴图孟克,而不是那些强大的部落首领。
据蒙古史书记载,当时巴图孟克是成吉思汗后代中王位继承顺序最高的人之一。海曼坚持要娶这个孩子,以平衡蒙古的所有力量。当然,名义上,当时巴图孟克只是个孩子,他们根本不可能是夫妻。
之后,巴图孟克成为满都海的重点照顾对象,连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都排在后面。当时蒙古人比较分散,经常有混战。曼都海捍卫了巴图孟克的汗位,扩大了自己的地盘,带他骑马打仗。
巴图孟克还小,所以只能用绳子把他绑在身上。在一次战争中,敌人的刀即将落在巴图孟克身上。满都海立刻伸出手臂去挡。她的手臂被划破了一个大口子,血流不止,但她只包扎了一点点,就和她的部队继续前进。
在满都海的带领下,巴图孟克成为了蒙古的霸主。12岁时与满都海成为真正的夫妻,前后生了七子一女。16岁之后,满都海把政权交给了巴图鲁克,之后巴图鲁克统一了漠南蒙古,满都海作为一个传奇的女英雄被写进了史书。
满蒙第一美女东哥到底是谁
597年,海西女真四号在“九部之战”中大败。四年后,她派遣特使与努尔哈赤交好,叶赫表示愿意将死于“九部之战”的布寨之女东哥许配给努尔哈赤。据说东哥是女真族第一美人,从小名声远扬。部落巫师还说她“可以让世界繁荣,但可以毁灭世界”。
布西亚马拉,别名东哥,1582年生于吉林省梨树县。
如果董茹嫁给努尔哈赤,就要和姑姑“孟姑姐姐”一起等了。但她坚决反对,对哥哥布彦·古贝勒说:“努尔哈赤是杀父之仇。谁能杀了他,我就嫁谁。”于是,叶赫破坏了东哥和努尔哈赤的婚约,公然以“杀了努尔哈赤”为条件,要求各部落与东哥结婚。这是她第三次毁了自己的婚姻。
哈达酋长孟格布鲁报名参加工作,订婚了。然而,蒙格布鲁战败投降了努尔哈赤。努八找了个借口杀了他。哈达被努尔哈赤吞并。
后来辉发部首领巴音达里贝勒与东哥订婚,打破了与努尔哈赤女儿的原有婚约。美发部又被消灭了。
于是,东哥和Ura系的Belle Buzhantai订了婚。占台打破了与努尔哈赤的六度姻缘和七度誓言。Ura已经灭亡了。1615年,东哥33岁,嫁给东蒙喀喇布的达尔罕贝勒之子芒格岱。那时候有的女人在她这个年纪,恐怕已经是老奶奶了。所以史书也称她为“叶赫的老女儿”。
1618年,努尔哈赤颁布“七恨”,与明朝决裂。其中“第四恨”是明廷站在叶赫一边,使得部将原本许配给自己的东哥转嫁给了蒙古。次年,努尔哈赤灭叶赫部。
满清皇室退位的优待条件有哪些
清末民初,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协商了清帝退位的条件。经南北双方代表协商,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送交了《关于清帝退位优惠条件的修正案》。12日,太后玉龙代表清廷批准了这一条件,并于次日宣布清帝退位。
《清帝退位后优待条件》共8段:
(1)清帝退位后,尊称保留,中华民国对每一位外国君主以礼相待;
(2)清帝每年开支40万元,由中华民国政府拨款;
(3)清朝皇帝暂居皇宫紫禁城,后迁至颐和园,侍卫照常保留;
(4)清帝太庙陵墓永久供奉,中华民国政府设侍卫保护;
(5)光绪帝陵若建成,由中华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;
(6)宫中执事可以照常留用,但不能招太监;
(7)清朝皇帝的私有财产受到中华民国政府的特别保护;
(8)前近卫由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,数额和工资仍同。
《清皇室待遇条件》有4条:
(1)王公世爵依旧老;
(2)王室与国民享有同等权利;
(3)保护王室的私有财产;
(4)皇室免服兵役。
1924年,冯玉祥发动政变,将溥仪赶出紫禁城,满清像丧家之犬一样退位王室。事实上,这种做法是非法的,公然撕毁条约。这将充分体现中国人缺乏契约的精神。后来溥仪当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,也是有关系的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溥仪是被逼的。
有人可能会说,根据优惠条件,民国政府每年需要向满清皇室缴纳一大笔钱。那时候穷,实在养不起,只好把他们赶出去,可以理解。事实上,从袁世凯到1924年冯玉祥政变,民国政府从未兑现过一分钱。
满蒙非中国人论是什么意思
日本最恶毒的谣言是“覆盖全中国”。著名情节《田中奏折》中说:“欲先征服中国,必先征服满洲”。所谓满洲,是指东北、内蒙、外蒙古。
为了占领满蒙地区,挑起汉族与满蒙民族的矛盾,日本军阀和学者做足了舆论。首先,日本军阀开始炒作“中国本部”的概念,即中国的版图只包括汉朝十八省,其他地区都不是中国,而是满清带来的殖民地。
为了把满蒙分开,日本人炮制了无数的论文和书籍,如《协和运动》、《建国教育》、《满蒙评论》、《中国人民日报》、《新民运动》、《石观微笑文选》、《外务省编辑的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献》等。,其核心是鼓吹“满洲和蒙古都不是中国的理论”,并认为中国东北和蒙古。
在这方面,日本“蒙古史”教主白鸟仓吉是“满蒙非中”论的最大倡导者和创造者。在白鸟仓吉看来,中国以长城为界,分为农耕的南方和游牧的北方两个国家。南方和北方的对抗、战争和争端是不可避免的,但却是“历史的生命”。
因此,在白鸟仓吉看来,长城以北的蒙古和满洲应该与中国分离。而分离出来的满族应该归谁所有?自然是日本军国主义。
日本历史学家为了证明满洲和蒙古自古以来就属于日本,炮制了渤海是日本国家的理论。渤海是唐代中国东北的一个割据政权。因为渤海和日本同时是新罗的敌人,两国不断互派使节。但这种平等交流,却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视为东北属于日本的历史铁证。正因如此,1908年10月,内藤湖南率考古队从旅顺盗走了象征唐朝统治渤海的“红楼井石刻”,至今未归还。
中国的满洲和孟忠毅理论已经被中国历史学家多次驳斥。他们指出农耕政权和游牧政权不仅是战争,而且是融合。正因如此,1939年,中国也对成吉思汗陵进行了一次盛大的搬迁。抗日战争时期,蒙古成吉思汗成为中华民族一致抗御外敌的旗帜。1941年成吉思汗追悼大会上,朱德强调“成吉思汗是民族英雄,他打退了强邻的进攻”。
而乌兰夫也认为:
“伟大的抵抗侵略、团结一致反对侵略的精神,其实是弱小的蒙古民族转变为强大民族的重要因素。延续这一光荣传统,是我们每一个成吉思汗后代在今天的抗日战争中应该具有的精神。”